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 > 學校信息 > 教學研究教學研究
《福建教育》(職成教育)第五期關注選題:老師,你會批評嗎?
發布時間:2011-08-17 //echo ;?> 來源:點擊:
現把《福建教育》(職成教育)第五期關注選題發布在學校網站,請教職工踴躍投稿。
《福建教育》(職成教育)第五期關注選題
關注題目:老師,你會批評嗎?
參與對象:全體職教者
截稿時間:2011年8月21日
投稿郵箱:ptcjj@126.com
聯系人:陳晶晶 0591-87304130
字數要求:每篇字數控制在3000~5000字左右,聲音與鏈接除外。
教育是一門嚴慈相濟的藝術。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,也需要壓力。批評旨在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,幫助學生消除思想作風上的污垢。但現在的教育悖離了初衷,走向了另一個極端,過分強調尊重學生,過分袒護學生自尊心,學生成了經不起挫折的“溫室花朵”。當教育遭遇尷尬,批評成了望洋興嘆之舉,教師把握批評的技巧與藝術應該被有效關注。本期選擇了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,希望拋磚引玉,獲得更多教育睿智者的思考。
誤區:“謹防好心辦壞事”
批評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。批評是善意的,但方法運用不當,會變成“好心辦壞事”,陷入誤區,如慣性思維(用慣有的思想定性學生的其他錯誤)、夸大錯誤(脫離客觀實際,把學生身上的缺點和所犯錯誤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夸張、渲染)、不問青紅皂白批評(沒有深入了解事情緣由就批評)等。
要求:根據教學中批評學生的案例,列舉幾大批評誤區,謹防好心辦壞事。
案例:
陶行知的四塊方糖
陶行知在擔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時,碰到兩個男同學打架.
寫作要求:批評是一門藝術,上文案例中
圓桌:如何在實踐中提高批評的藝術
批評前:
未成曲調先有情。批評前,教師要有所準備,比如先調查情況,再給予合理批評;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;考慮批評場所、時間等。
要求:教師之間互相探討,總結批評前教師還需考慮的其他因素或者該下的功夫。
批評時:
批評方法可以很多,重要的是能產生一定的效應,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。
要求:列舉的批評方法要有突破性,不能就批評談批評。可根據職教典型案例進行列舉。
批評后:
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任何人都不可能一下子改掉自己的缺點。教師批評后,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沒有改進?批評后有沒有產生其他的負面影響?
要求:請根據教學經驗,談談對學生批評后教師如何跟進教育?
聲音:批評者的困惑
現實教育過程中,越來越多的條規開始限定教師的批評方法,出現了諸如以下的幾種聲音,如:“過去是教不嚴,師之惰,現在是教得嚴,師之錯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班主任這樣描述近年來出現的教育困局。“現在我們是弱者,批評教育本是我們的職責,但是現在大家全都無所適從。”被央視《實話實說》節目就“批評權”討論請到現場做嘉賓的全國模范班主任任小艾如是說。
要求:用簡短的語言概述平時你或者身
鏈接:
平時遇到或看到的教育批評的另類做法,可以推薦書目與文章,寫寫推薦的理由,字數控制在500字左右。
學校做過類似的調查也可以與我們聯系。
《福建教育》(職成教育)編輯部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