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 > 德育教育 > 健康常識健康常識
咳嗽老不好,謹防百日咳
發布時間:2024-04-17 //echo ;?> 來源:醫務室點擊:
從去年冬天始,呼吸道傳播疾病頻發,其中不乏咳嗽久治不愈者。除了常見的冬春季節傳染病,還有一種疾病需引起大家的警惕——百日咳。據國家疾控局官網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1月1日-2月29日,全國報告百日咳32380例,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,其中,13例報告死亡,這輪數據增長也引發了社會對百日咳的關注。
1.什么是百日咳?
百日咳是人類已知最具傳染性的疾病之一,是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。潛伏期是2-21天,平均是7-10天。病程時間較長,未經治療,咳嗽癥狀可持續2-3個月,故名“百日咳”。
2.百日咳是如何傳播的?
百日咳由呼吸道飛沫傳播,傳染性極強。百日咳的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,從潛伏期開始至發病后6周均有傳染性。當他們咳嗽、說話、打噴嚏的時候,含有百日咳桿菌的分泌物就會散布于空氣中形成氣溶膠,通過呼吸傳染給他人。人群對百日咳普遍易感,5歲以下小兒易感性最高,嬰兒尤甚,多為散發,也可能在托兒所、幼兒園、學校等場所引起感染。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但以冬春兩季多見,且百日咳患者痊愈后可再次被感染。
目前我國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主要用于7歲以下兒童,7歲及以上的青少年及成年人暫無可用的預防百日咳的疫苗。而兒童時期接種疫苗產生的保護性抗體,其保護作用隨著年齡增長而減退,這是導致目前青少年及成年人發病率顯著增高的重要原因。
3.感染了百日咳有什么癥狀?
百日咳的典型臨床表現可以分為三期,包括卡他期、痙咳期和恢復期。而打過疫苗的大齡患兒往往癥狀較輕及“不典型”。
卡他期:這一期大約持續1~2周,表現為流涕、咳嗽及低熱等類似感冒的癥狀。咳嗽逐漸加重,可能伴有打噴嚏和流淚。
痙咳期:從卡他期后約2周開始,此期的主要表現是陣發性痙攣性咳嗽。每次咳嗽可能連續十幾聲到幾十聲,直到咳出黏稠痰液或將胃內容物吐出為止。緊接著會出現深長的吸氣,并發出雞鳴樣的吸氣性吼聲。痙咳時,患兒可能出現面紅唇紺、屈肘握拳、舌向外伸、頸靜脈怒張、軀體彎曲成團狀等癥狀。痙咳的嚴重程度在夜間可能會更為突出,且出現顏面眼瞼水腫、結膜下出血、鼻出血、咯血,甚至引起顱內出血。此外,痙咳反復發作可能出現倦怠、食欲不振和營養不良等。
恢復期:經過2~4周的痙咳期后,進入恢復期,大約持續1~2周。在這一階段,陣咳的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都會逐漸減少,患兒逐漸恢復健康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恢復期,如果受到煙熏、冷空氣等刺激或再次感染,可能會再次出現百日咳樣的陣咳。
4.感染百日咳之后如何處理?
患者在百日咳流行季節,有前驅癥狀應盡早就醫,減少疾病并發癥。如有持續咳嗽癥狀達2周以上,應到醫院行百日咳相關檢查。
若確診百日咳,應按照傳染病管理辦法進行隔離,隔離期滿返校應攜帶相關材料至醫務室辦理返校復課手續。與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員,也應觀察是否有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;同時保持室內安靜、空氣新鮮,衣物要在陽光下曝曬,痰液及口、鼻分泌物則應進行消毒處理。
5.如何預防百日咳?
接種疫苗:接種百日咳疫苗是預防百日咳的最有效方法。疫苗可以產生免疫力,降低感染百日咳桿菌的風險。家長應確保孩子按照規定的接種計劃進行接種,并及時補種漏種的疫苗。
管理傳染源:對于已經感染百日咳的患者,應盡早進行隔離治療,以防止病菌的傳播。同時,對于與患者密切接觸的易感人群,也應進行檢疫觀察,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。
切斷傳播途徑:百日咳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,因此,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環境衛生至關重要。家長應教育孩子勤洗手、戴口罩、避免與患病者近距離接觸等。此外,定期開窗通風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也有助于減少病菌的傳播。
增強免疫力: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合理飲食、充足睡眠、適度運動等,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,增強抵抗百日咳桿菌的能力。
上一篇:凝聚社會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下一篇:保護眼健康







